(2024年4月更新)
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高校图书馆,由赛罕馆和盛乐馆组成,两座独立馆舍总建筑面积54255.97平方米,其中,赛罕馆11298平方米,盛乐馆42957.97平方米。两馆阅览座位4000余座。现有职工67人(在编、备案),其中,正高级3人,副高级24人,硕士学位人员48人,博士学位人员4人。
截至2024年8月31日,藏书总量294.36万册,中外文期刊1300余种,中外文数据库70余个。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文献为主,文理兼顾,纸电并重。其中,线装古籍6929部、12675函、80723册,含善本600余部。【清】雍正蒙古文写本《宁玛派伏藏》(369卷)《宁玛派伏藏注疏》(149卷)和《大唐六典》(30卷)入选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》。收藏民国出版文献及建国前解放区报纸合订本近5万册,另有学校名师学术成果、手稿及内蒙古地区中小学教科书专藏,自建 “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库”“内蒙古师范大学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”“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线装图书书目数据库”等特色数据库。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等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和知识整序。
设环境优美的开放学习阅读空间、功能齐备的研习间以及特色阅览室和多媒体学习空间,绝大部分实体空间实行藏、借、阅一体化的“大开放、一站式”服务模式,周开放时间105小时,满足师生学习阅读、研讨交流和新技术体验需求,年读者进馆量达140万人次。网络空间资源24小时不间断服务,使用汇文、RFID、超星发现等先进管理系统,实现纸电资源一站式发现与获取。开通 worldlib人工智能在线咨询服务,极大满足师生对文献的获取需求。学科服务、信息素养教育、阅读服务深入开展。
图书馆为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(CADAL)成员馆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(CASHL)成员馆、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(CALIS)的成员馆和服务馆。
目前,图书馆正围绕服务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目标,以“智慧发展、科研创新、特色建馆、服务育人、安全至上”为核心发展理念,深度推进内部机构改革和学科服务下沉服务,以此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内涵发展需要,促进馆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。以数据为引领,推动服务智慧化转型。以国学文献馆、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馆、民族文献、地方文献、教师教育文献建设等为切入点,推进“特色馆藏”建设水平。建立学校学人成果永久陈列室、“内师风规”手迹墙,建设“内师风范”视频资料片库等,强化文化育人抓手。从而推进资源优势向服务能力提升的转化,推动各项工作与学校的创新协同相适应。